找到相关内容52篇,用时8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诠‘印顺法师的三宝观’

    印公则会直斥其非,如文殊法门中,烦恼菩提、突出的言行、说法重胜义等,印公言[11]:  著重于烦恼菩提,淫欲菩提,五逆罪菩提,而忽略于善心──信、惭、愧等菩提,善业、福报菩提,六度、四无量、四摄等菩提。以行动来说,作外道形去化外道,到宫人、淫女处去安居,执剑害佛,而对佛教固有的教化方式,也不加重视。这可说是一切平等中的“偏到”!  平淡的药,治不了重病,与中国所说的“药不瞑眩,厥疾不...

    海全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5356555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思想对《坛经》思想之影响

    金刚经》的般若思想或者《涅架经》的佛性思想。但是,笔者认为,《坛经》思想并非如此,而是由于《维摩诘经》之将“般若性空”和“如来种”(早期佛性思想的一种)思想融合起来,宣扬“人性本净”、“烦恼菩提”...》的中心思想之一,《维摩诘经》的“不二法门”思想也是在“心净”思想的基础上才能成立的,如果有人还没有“心净”的基础,他就不能逍遥于“烦恼菩提”的境界。  慧能认为,本来“佛性常清净”,但是人有颠倒...

    [韩国]金尧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963988.html
  • 论《坛经》的心性修行说

    修行,法身等佛。善知识!即烦恼菩提,前念迷即凡,后念悟即佛。”“不悟,即众生,一念若悟,即众生佛。”  在惠能看来,成佛不是在长久之劫中修行得到的,而是系乎一念之悟,一念悟即佛,这就是历来...真如自性。  世人性本自净,万法在自性。  善知识!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。  性真如自性。菩提般若是能觉的智慧,换言之,即能够证得佛果(果)的智慧(因)。人所共有的自性便是能够得到佛位的原因,...

    [韩国]徐大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1765737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人生理想论(二)

    ,般若指觉悟之智,解脱即脱离烦恼之谓。这三德是非三非一,非纵非横,具有无限性的特征。由此又可配以三菩提、三佛性、三宝、三道、三识、三般若、三大乘、三身、三涅盘。智顗说:  三德不生不灭即三涅盘。(注...烦恼菩提。前念迷即凡,后念悟即佛。(注三九)  认为菩提生于烦恼,众生与佛的区别在于迷悟的一念之差。也就是说,涅盘烦恼、迷妄中脱却出来的内在自由境界。黄檗希运禅师在《传法心要》中说:  前际无去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4371305.html
  • 亲友书讲记(三)

    拥有的财物不愿意布施给众生,不愿意上供下施,连自己享用也舍不得,一直紧抓不放,即所谓的“爱财如命”、“一毛不拔”。这种烦恼菩提道的大障,我们拥有财富时,要尽量用它做一点有意义的事,否则,死后一分钱也...然后对照自己的行持,这方面值得善加观察。行持六度时,皆要以菩提心摄持,最后回向给一切众生,否则,就成了世间善根或者随解脱分的小乘善根。) 一、布施度:所谓布施,指将拥有的一切给众生,以斩断对...

    索达吉堪布传讲

    |亲友书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3/15102636858.html
  •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

    心性本净”,“识心见性”,人人可以成佛,等等。   发挥大乘佛教的“真俗不二”、“即烦恼菩提”的理论,主张出世不离入世,生活日用即为佛道。在这方面,禅宗尤为突出,寄坐禅悟道于日常生活之中,说“平常心...和汉族知识分子。当时重要的佛典翻译家有安世高、支娄迦谶、康僧会等人。安世高比较系统地译介了说一切有部的典籍,重点“禅教”之学。他所传译的“安般守意”禅法,与当时神仙方术家的呼吸吐纳等养生之术有相似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247892.html
  • 慧能“顿悟”说之评价

    悟即成佛,不悟即成劫,悟与不悟为一事之两面,成佛与否只在悟与不悟之间,自亦不必向外修行。慧能又说:“即烦恼菩提。前念迷即凡,后念悟即佛。”(《坛经》第二:六节)这从体用关系说明悟与不悟,烦恼菩提...於忍和尚处,一闻言下大悟(悟),顿现真如本性。是故将此教法,流行后代,令学道者顿悟菩提,令自本性顿悟。”(《坛经》第三一节)慧能这里现身说法,意在表明他学道经由“顿悟”,而且以“顿悟’’教人,这他的...

    孔 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45462224.html
  • 《坛经》的现代意义

    自在姓(性),名为清净法身。”大乘佛教讲不二法门,强调任何事物都是处在不二关系的过程,一即多,多即一,关键我们怎样去认识与把握事物的实质和转换思维,“即烦恼菩提,捉前念迷...取得觉悟,就要拥有一颗明心,经常去修炼心,让它保持长久的明净,即获得觉悟。慧能看了神秀的偈,不满意神秀的说法,认为这首偈“未见本性,只到门外,未入门内。如此见解,觅无上菩提,了不可得。无上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663794.html
  • 《维摩诘经》不二法门思想及其对《坛经》思想的影响(四)

    ”和“即烦恼菩提”的说法,并在此基础上,宣扬了现实净土思想,即“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” , “不断烦恼而入涅槃”的“世间与出世间不二”解脱法门。  在《维摩诘经·入不二法门品》里,提到关于“世间与...其性。从俗谛会入真谛,叫见生死性。生死因缘生无性,就是涅槃:涅槃随缘假现,就是生死。所以说,若见生死性则没有生死。这也可以说,生死即涅槃,烦恼菩提。  小乘声闻与大乘菩萨,同样修“空观”,然而却...

    释 静 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1963832.html
  • 六祖坛经众生平等与解行相应思想对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及意义

    :“世人性本自净,万法在自性。……一切法在自性,名为清净法身。”若知一切法尽在自性,而自性清净的,若为烦恼妄念所覆盖,则不能见到自性。那么如何可以见到自性呢?惠能以为r顿悟”一门超捷进路,所以提出...念念不愚,常行智慧,即名般若行。”换句话说,修般若行一切时中,念念不被愚痴所惑,而且常行清净的智慧,即般若行。其中,所谓的“愚”,当然包括贪、嗔、痴等一切烦恼障碍。在身心的实相上,会出现掉举、...

    黄连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2065641.html